時間:2019-01-08 09:07 分類:豬年本命年 作者:沈小蒓 咨詢大師
本命年是我國傳統俗之一,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年份,“本命年犯太歲、無喜必有禍”等民謠,都是關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象征。隨著2019年的到來,對于屬豬的人來說,迎來了屬豬的本命年。那么屬豬本命年的運勢究竟如何呢?屬豬本命年應佩戴什么好呢?下面就一起看看這篇“屬豬本命年佩戴什么好”來查找答案吧~
一、屬豬本命年佩戴什么好?
1、錦囊
化太歲錦囊是專門化解本命年犯太歲的情況,所有對于屬豬人本命年,可以把錦囊放在家中的床頭柜、枕頭下或者隨身攜帶。
2、傳統紅色飾物
在本命年會有很多長輩會提醒穿一些紅色衣物或是佩戴紅色飾物,代表著吉祥喜慶。因此對于屬豬本命年來說也是可以借鑒的,另外從心理學上來說,紅色能夠很好刺激人的心理,能夠振奮人心,來對抗本命年犯太歲的負面影響。
3、戴
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認為是有靈性的靈石,能夠驅邪避兇,化煞擋災。“”即為玉器,是根據中國十二生肖傳統文化設計而成吉祥飾品,也是值得大家佩戴的飾品。
4、五帝錢
即“清朝順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”五個的銅錢,據說有擋煞、化太歲、防小人、避邪,旺財之功效;要是家中一直保留了這些銅錢,也是可以用紅線把五帝錢穿起來掛在包包上,也可以隨身掛帶,用以避邪。
5、三合、六合屬相飾品
生肖屬豬的人,與屬相兔和羊為三合生肖,與屬相虎為六合生肖。有著貴人運、吉祥的命理解說,所以屬豬本命年佩戴什么好時,還可以用這三種動物造型為主,佩戴三合、六合屬相飾品化解本命年的犯太歲影響。
6、紅繩轉運珠
民間傳說“戴轉運珠”寓意吉祥、轉運,適合屬豬本命年戴上可以為人化解煞氣,帶來好運。
二、屬豬本命年2019年全年運勢情況:
屬豬的人進入2019年己亥豬年,屬于本命年,受到犯太歲的影響,運勢會起伏不定。事業(yè)運、財運以及感情運,都受到犯太歲或多或少的影響,下面就具體了解一下吧~
1、事業(yè)方面。
——屬豬人在2019年本命年雖然流年犯太歲,幸好有“月德”吉星相助,運程緩慢上升中,得到上司委以重任。
2、健康方面。
——“死符”兇星入宮,家宅運會遭受威脅,要多加留意家中老人以及孩子的身體健康,出現問題及時就醫(yī);開車的屬豬人,可以在車上掛上一三合貴神掛件,寓意貴人照臨,行車平安。
3、感情方面。
——在感情方面屬豬人在本命年來說感情運勢平平,桃花運黯淡??梢远鄥⒓右恍┚蹠J識更多的人,遇到心儀對象的概率更大一點。
4、財運方面。
——收入有所增長,但“劫煞、小耗”兇星入宮,偏財不佳,投資理財須謹慎。
三、豬年本命年應該注意什么?
1、要注意避開太歲方位。
因為太歲方位與屬豬的人運勢息息相關,不可沖撞,否則屬豬人容易受到犯太歲的影響,生活各方面都易感到不順,尤其是身體健康方面,易發(fā)生失眠情況。所以屬豬人要注意本命年床頭或者辦公桌朝向,2019年豬年太歲方位在西北方,歲破方在東南方,宜避之。
2、要注意流年犯太歲。
屬豬人來到本命年,流年犯太歲,容易發(fā)生流血事件,尤其是屬豬的老人、孩子以及孕婦要格外小心。他們的身體素質低于常人,抵抗力較差,容易受傷。所以出門最好有家人陪同出行。
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,怎么要這么貴,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?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,是通過對生辰、姓名學,生肖,星座、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,反復篩選,綜合平衡的過程,方案包括生辰分析,生肖解析,詩詞起名、音形義、姓名心理學分析,適合用什么字,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,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,字字斟酌,句句揣摩,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!
起名是一門手藝活。文學素養(yǎng)及功底,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;八字命理、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,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。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,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進行取名,同時又符合現代審美藝術,揚長避短,陰陽平衡,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。而傳統周易命理、數理,需要有專業(yè)的知識,難以掌握。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理的好名字,能夠讓人因名而貴、名揚天下。因此,起一個好名字,并不簡單,也并非投機取巧。而有些名字,注定無可復制,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。
古人云:“賜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藝;教子一藝,不如賜子好名?!睘楹⒆尤∫谎琶?,并以名字所蘊訓勉之意,對其進行品性熏陶,非常有教育意義。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,結合國學、詩詞等傳統文化,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,更雋永吉利的寓意,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。古今融合,科學起名。用心起好名,好運伴一生。
陳清泓,陳大師,擅長寶寶起名、周易測名、命理咨詢等??釔垡讓W數理、八字命理、佛、道學說,精研《三命匯通》、《淵海子平》、《滴天隨》等易學古籍,長于傳統國學文化,開創(chuàng)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,已為數萬名客戶服務,均獲得一致好評。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(fā)表于《中華易學》,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