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8-07-16 16:27 分類:起名大師 作者:珊珊兔 咨詢大師
我們說凡事都需緣分,父母與孩子之間是緣分,而孩子與名字之間也有說不清的緣分。起名專家作為孩子與名字之間聯(lián)系的橋梁,那么在中國比較優(yōu)秀的起名專家又有哪些呢?以下是中國十大有名的起名專家名單,排名不分先后。
(1)、林子翔
1980年出生于自周易世家,16歲祖?zhèn)鲗W周易,20歲開始專注起名改名至今十八年,是國內最知名和影響力的起名權威專家之一、國內起名門戶《起名網》站長。中國周易起名協(xié)會會長、國際易經協(xié)會名譽會長、綜合周易生辰八字起名第一人。
讓名字既好聽,好寫,有內涵,迎合現(xiàn)代人的審美,同時名字又合傳統(tǒng)八字起名的吉祥開運,寶寶生辰八字命理。真正做到讓名字好聽又吉祥,讓好名受用一生,同時一直致力于正確起名知識的傳播和推廣!
(2)、李居明
風水術數名師,誕生于中國香港,肄業(yè)于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,曾任職報界及電影圈長達十年后,于八十年代中期全身投入命理術數工作。
(3)、謝詠
謝詠,現(xiàn)居重慶,一生致力于易經傳統(tǒng)文化的研究與運用,是當代最具實力的易經風水起名專家,其對姓名學,風水命理學,以及汽車風水學,擇吉等都有獨特的研究與心得!
(4)、成中英海外儒學研究代表人物,長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哲學。70年代曾為臺大哲學系教授兼主任,自1983年起,執(zhí)教于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,同時兼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。他致力于中國哲學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貢獻,是《中國哲學季刊》的創(chuàng)立者和主編、國際中國哲學學會、國際易經學會、中國哲學高級研究中心、遠東高級研究學院等國際性學術組織的創(chuàng)立者和主席,國際中國管理與現(xiàn)代倫理文教基金會的奠基人。
(5)、裴翁
裴翁,又名裴偉勝,男,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《易經》智慧運用實戰(zhàn)高級研修班主講教授、清華大學國學智慧與應用高級研修班主講教授。
(6)、宋紹光宋韶光,廣東鶴山人,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、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。曾任教于香港珠海書院、浸會大學歷史系。
(7)、鐘義明鐘義明簡介(1949年6月22日),臺灣南投縣竹山鎮(zhèn)人,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(yè)。曾任高中老師,目前為專業(yè)作家、畫家。
(8)、林國雄
林國雄,原籍廣東省人士,丁亥年出生于香港,12歲開始研掌相命理風水之學。在堪輿學界打滾數十年。1975年聲名鵲起,正式掛牌,被邀請在各電臺電視臺主持掌相節(jié)目。
(9)、覃柄淋
覃柄淋,覃柄淋,字子潤,廣西柳州市人,中國著名易學專家,世界易經學會副秘書長、國際易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、教授,全球華人百佳姓名策劃師;中國易經協(xié)會副會長、中國十大杰出命名策劃師,現(xiàn)任中國起名網首席起名專家。
(10)、程中華
程中華,男,1971年9月生于河南省周口市,大學文化,自幼喜愛研讀古今中外有關周易學、命理學、姓名學,古文學的書籍,并且精通幾種外國語言,其對易學,命學,名學,國學的研究之透徹在易學界首屈一指。
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,怎么要這么貴,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?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,是通過對生辰、姓名學,生肖,星座、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,反復篩選,綜合平衡的過程,方案包括生辰分析,生肖解析,詩詞起名、音形義、姓名心理學分析,適合用什么字,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,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,字字斟酌,句句揣摩,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!
起名是一門手藝活。文學素養(yǎng)及功底,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;八字命理、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,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。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,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進行取名,同時又符合現(xiàn)代審美藝術,揚長避短,陰陽平衡,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。而傳統(tǒng)周易命理、數理,需要有專業(yè)的知識,難以掌握。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理的好名字,能夠讓人因名而貴、名揚天下。因此,起一個好名字,并不簡單,也并非投機取巧。而有些名字,注定無可復制,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。
古人云:“賜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藝;教子一藝,不如賜子好名。”為孩子取一雅名,并以名字所蘊訓勉之意,對其進行品性熏陶,非常有教育意義。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,結合國學、詩詞等傳統(tǒng)文化,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,更雋永吉利的寓意,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。古今融合,科學起名。用心起好名,好運伴一生。
陳清泓,陳大師,擅長寶寶起名、周易測名、命理咨詢等??釔垡讓W數理、八字命理、佛、道學說,精研《三命匯通》、《淵海子平》、《滴天隨》等易學古籍,長于傳統(tǒng)國學文化,開創(chuàng)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,已為數萬名客戶服務,均獲得一致好評。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(fā)表于《中華易學》,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。